欢迎访问南丹县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医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医院新闻

南丹县人民医院2021年全国高血压日大型义诊活动预告

发布时间:2021-10-04来源:作者:浏览:

分享到:

28ffe4110f3ca0fda4ffec1434fd8c05.jpg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

今年的主题是

“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

我国最新的疾病调查数据显示,

18岁以上居民中有超过1/4的患者存在高血压,

但控制率仅为16.9%。

高血压的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高血压能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被称为“无声杀手”。


为了让广大群众,尤其是高血压类人群对高血压防治有一个科学认识及正确的防治方法,南丹县人民医院开展“血压要知晓  降压要达标”的大型主题义诊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活动时间

2021年10月8日上午9:0011:30

活动地点

南丹县金芙蓉广场

活动内容

1. 高血压防治保健和卫生健康科普宣传;

2. 高血压病规范治疗;

3. 高血压病后遗症康复指导,现场康复训练、中医理疗治疗(针灸、火罐等);

4. 血压、微量血糖测定;

5. 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康复、中医、眼耳鼻咽喉、儿科等系统疾病防治咨询、诊疗指导、康复保健等;

其他相关知识宣教,包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冠疫苗接种、艾滋病防控、手卫生知识等预防保健知识。








义诊相关事项:

1. 参加现场义诊的群众,如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等各类疾病的,请携带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或出院记录)及各种检验检查结果到现场,以便于专家了解您的疾病诊治情况并指导下一步诊治、康复工作。

2. 高龄或行动不便者,请由家属陪护到义诊现场,义诊现场志愿者将协助您完成义诊过程





义诊专家



莫  祝


全科医学专家    

全科医学主任医师

彭云波


内分泌科专家

内科主任医师

杨婉鸿


妇  科专家

妇产科主任医师

廖开成


神经内科专家

内科副主任医师

韦斯妮


中医康复专家

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黄  卫


神经外科专家

外科副主任医师

冉进云


产  科专家

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吴祖领


骨  科专家

外科副主任医师

韦永彪


耳鼻咽喉科专家

眼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卢雄今


儿  科专家

儿科主治医师






2021年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海报







全国高血压日宣传要点





一、预防高血压,从每一天做起: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1.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我国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

2.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

3.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适量有氧运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
5.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目前在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戒酒。如暂时无法完全戒酒,应尽可能减少饮酒量。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二、血压超过140/90(mmHg)要关注
1.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超过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并开始治疗。
2.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即应引起关注,随着血压的升高,可能带来心脑肾的危害。4ca015ace8885aea50ec2f82ca7b7c8e.png
三、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1.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治疗,控制血压。治疗策略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2.所有患者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或直接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3.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接受降压药物治疗。d7b226eb63e46a898db266f03bd2e854.png
四、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1.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每天需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
2.血压达标标准: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如能耐受,应降至130/80 mmHg以下;年龄在65-79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50/90 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 mmHg以下;80岁及以上患者降至150/90 mmHg以下。



返回顶部